您的当前位置:国际新闻网 > 新闻

中国当代书画坛名家——李斌

2021-08-26 10:59:52 来源: 互联网
分享到: 0
调整字体

微信图片_202108041032053_副本

  李斌,男,1931年6月生,汉族,河南柘城人。笔名葆珍,字笔翰,号墨香,大学学历,河北省农业厅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曾任河北省专家献策团成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河北省科协三、四届委员,河北省农业生态学会秘书长,《河北农业生态》杂志副主编,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理事兼一级作家。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河北省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环球翰墨文化艺术院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学会会员,韩中文化友好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家收藏协会名誉副会长,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网络电视台签约书画家、中国孔子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院院士,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院士,南京长江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画圣吴道子艺术馆顾问等。自幼喜爱书法、文学和诗歌,曾临习了柳公权、王羲之、张芝、怀素等人的楷、行、草法帖,以行、草为佳,尤善草书。在国内外大赛中数十次获金、银奖。作品分别被“APEC中华艺术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海外)”“中华航天艺术博物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公益书画展组委会”等单位收藏。自作诗《中国书法史歌》、《话孔子》书法作品于2016年隆重纪念党成立95周年刊登在人民日报第一期书画特刊上,并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杰出人物。书法作品在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中荣获文化艺术特别成就奖,颁授“法国卢浮宫文学艺术最高荣誉勋章”一枚,其作品被法国卢浮宫愽物馆收藏。书法作品有《李斌书法作品集》、《李斌诗歌书法作品集》、国庆70周年《李斌书法作品特刊》、建党100周年《李斌书法作品特刊》、《不忘初心,艺心向党》、《百年光辉历程——艺术大师风采》、《中国古今草书十家》、《一代书圣》(沈鹏、李斌合集)、《国学之巅二人集》(与欧阳中石先生合集)、《唐怀素今李斌书法集锦》、《中国书道》、《艺坛领袖》、《聚集国际博览六大名家》等数十部书法集。作品已制作邮票发行,并被《中国邮册》收录。自作诗歌上百首,其中《中国书法史歌》、《致青少年歌》、《感悟人生》、《翰墨颂》等20余首,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并编入了多部《中囯作家世纪论坛获奖作家文库》。发表农业和生态论文五十余篇,获原国家农委、科委奖1个,省部级奖4个,厅局级奖6个。传作已载入了《世界名人录》中国卷2、《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并被评为中国杰出人物。

话《中国书法史歌》诗

作者:李斌

中国书坛谱丽篇,

史歌书法美名传。

数千年里文明史,

一曲长歌话万千。

李斌自作诗中国书法史歌

中国书法源流长, 自古以来渐兴旺。

真草隶篆行书体, 各具特色闪金光。

黄帝之史名仓颉(2), 传说文字由他创。

殷商时代“甲骨文”(3), 此字出土在安阳。

西周“金文”已出现(4), 文字铸在钟鼎上。

战国时期“石鼓文”(5), 石刻之祖史流芳。

春秋战国字形异, 语言彼此不通畅。

秦皇兼并“六国”后(6), 统一文字是首桩。

当时并存“书八体”(7), 唯独篆隶使用广。

从此书艺得发展, 历代书家名俱扬。

秦代著名书法家, 李斯程邈二巨将(8)。

李将大篆改小篆, 程把小篆演隶书。

汉时“简牍”和“帛书”(9),先后出土现世上。

墨迹良好能辨认, 字体仍存篆书样。

上承战国与秦代, 风格朴素又端庄。

汉初承用秦隶体, 随后汉隶渐成长。

史游变隶为章草(10), 杜崔章草也精良(11)。

东汉张芝擅其美(12), 同时又把今草创。

笔艺超前又绝后, “草圣”之名由他当。

书家颍川刘德升(13), 以造行书铭史上。

魏晋时期“五体”备(14), 便于书家擅其长。

曹魏锺繇善诸体(15), 由隶入楷他开创。

后人奉其楷书祖, 同与羲之称“钟王”。

晋朝书坛花似锦, 光前裕后绘新章。

被尊“书圣”王羲之(16), 各种书体均擅长。

尤以行草最出众, 承前启后功无量。

乘兴挥毫《兰亭序》, 第一行书天下扬。

可惜真迹被殉葬, 现存“兰亭”是摹仿。

《十七法帖》写得好, 草书之中影响广。

笔势飘然如浮云, 骄若游龙戏海洋。

其子献之擅各体(17), 也是行草最精良。

笔法婉转且流畅, 与父并称为“二王”。

晋朝由于禁立碑, 作品书在缣纸上。

缘由缣纸难保存, 笔迹甚少能久藏。

只有陆机《平复帖》, 墨宝一件仍存放。

南朝书法承“二王”(18), 婉丽清媚多流畅。

因袭晋制禁立碑, 墨迹也少留世上。

但有宋《爨龙颜碑》, 字体雄美存隶样。

北朝魏碑极盛行(19), 各样石刻数千种。

隶楷错变无不有, 笔势雄健气魄壮。

意态奇逸神飞动, 挺拔险劲有力量。

构成书法一宝库, 开创书艺新篇章。

隋代统一南北后, 书法事业得成长。

促使笔艺大发展, 呈现繁荣新气象。

著名书家有智永(20), 他是羲之七世孙。

继承祖法精书艺, 字体娴美神气壮。

手书《真草千字文》。 墨迹传世史书扬。

唐朝书艺达鼎盛, 名家辈出萃群芳。

欧虞褚薛四大家(21), 互相齐名在初唐。

欧体偏长骨峻峭, 虞字圆润筋骨强。

褚书瘦劲参隶法, 薛形纤瘦结构当。

盛唐期间有颜柳(22), 书法技艺超众芳。

柳体瘦硬通神路, 颜字宽厚气魄壮。

颜筋柳骨人称颂, 千载不衰永辉煌。

李邕翰墨是名将(23), 行草书体尤擅长。

左低右高侧势美, 结字宽博很恰当。

张旭精草善楷书(24), 尤以狂草世流芳。

行笔自如似神助, 千变万化更豪放。

素怀狂草自然美(25), 好似江河奔海洋。

《自叙法帖》百余行, 挥毫而成是绝唱。

著名书家孙过庭(26), 真草行体都擅长。

尤其小草成就高, 笔势可直逼“二王”。

自撰《书谱》最出众, 对于后世影响广。

五代时期杨凝式(27), 笔艺别致人称强。

布局有序错落好, 大小参差也妥当。

宋有苏黄与米蔡(28), 四家书体不一样。

苏体风雅圆润美, 黄字瘦劲气轩昂。

米势倾而不倒向, 蔡姿浑厚又端庄。

元代笔翰推孟頫, 楷行书体皆精良

他与唐朝颜柳欧, 合称楷书四名将。

著名书家鲜于枢(30), 他同孟頫齐名扬。

善用禿笔悬腕写, 落笔雄厚气魄壮。

明朝书法承前代, 帖学大行束碑刻。

衍出千人一个面, 一字万同“台阁体”。

力图改革书法家, 允明征明董其昌(31)。

允明小楷呈古秀, 草书烂漫气豪放。

征明精草善行书, 其它书体也很棒。

小楷苍润自成体, 行书浑厚气轩昂。

著名书家董其昌, 他在明代居首榜。

六体八法无不精, 尤以行草奇而强。

字体圆润劲苍秀, 天真烂漫结字当。

陈道复的行草好(32), 气势浩荡不寻常。

长撇大竖结体美, 浓纤变化很酣畅。

徐渭行草均应手(33), 《青天歌卷》现世上。

字迹纵横波浪起, 苍劲姿媚很豪放。

邢侗万钟张瑞图(34), 笔势娴美字劲苍。

他们同与董其昌, 合称晚明四大家。

明末清初有王铎(35), 号称神笔宇轩昂。

精心临摹“羲献”体, 博采众家书艺长。

草书连绵纵横转, 好似江河卷波浪。

气势磅礴奇妙美, 墨宝声誉贯“东瀛”。

清初书法沿明习, “馆阁体”式成时尚。

郑燮金农二书家(36), 锐意改革变新样。

郑体似斜反而正, 奇而不怪也适当。

金农突破隶书体, 独创横粗直细长。

迨至“乾嘉”划界限(37), 前后两期不一样。

前期帖学来垄断, 后期碑学渐兴旺。

由于碑版出土多, 自唐上溯及六朝。

探出书法中兴道, 篆隶魏碑重放光。

这一时期书家多, 石如秉绶是主将(38)。

邓石如精四书体, 尤以篆隶最为强。

笔势流畅且雄厚, 碑帖并重他开创。

伊秉绶的隶书好, 笔圆体方气宏壮。

书艺直追秦与汉, 带有颜体骨架样。

赵之谦和康有为(39), 博山刘墉张裕钊(40)。

世臣绍基翁同和(41) 也在当时有声望。

近代书家于右任(42), 魏碑草书均内行。

《标准草书千字文》, 由他自行来编创。

祖国改革与开发, 国民经济数倍长。

万众一心齐努力, 携手奋进奔小康。

书法事业得复兴, 人才辈出喜气扬。

各种流派齐峥嵘, 百花齐放飘清香。

再现书法放异彩, 喜看翰墨谱华章。

中华文化五千载, 书法遗产瑰宝藏。

有名无名书法家, 灿若群星数无量。

此歌不能一一表, 挂一漏万难细详。

【注释】: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载籍浩繁,遗迹宏富,历代书家名人数无胜数。如若了解中国的全部书法史,是一件很难的事。为简明、扼要和系统地介绍我国的书法史,特用七言诗歌的形式编写了《中国书法史歌》。以供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学习参考。由于本人的书学浅薄,不妥和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2)仓颉: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秦朝丞相李斯曾作《仓颉篇》。死后葬于吾邑利乡亭(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北12公里古王集乡垌堆坡村西北隅。现存有仓颉墓)。

(3)甲骨文: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因其契刻的龟甲骨上而得名。它于十九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市附近出土,因那里是殷都的废墟,所以又名“殷墟文字”。后来又在陕西等地发现了西周早期的甲骨文,证明它是殷商至周初通行的文字。

(4)金文:金文是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因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又因为青铜器主要有钟、鼎两大类,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

(5)石鼓文: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的石鼓文字,为我国现存的“石刻之祖”。一般以它为籀文的代表作,属大篆的范畴。石鼓文共有十个,每个石鼓文上面刻有一首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游猎情况,故又称“猎碣”。石鼓文笔法圆劲挺拔、结构方正严谨、排列整齐、气韵醇厚,既保存了金文繁复的痕迹,又带有装饰性,在书法上已初备了小篆的基本特征。

(6)六国:即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均为秦国所灭。

(7)书八体:秦代统一文字后,当时仍并存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体。在八体之中,通行的小篆和隶书。

(8)李斯、程邈:均是秦代著名书法家。

李斯:(?—前208),楚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秦始皇的丞相,统一文字,始作小篆,作《仓颉篇》。

程邈:字元岑,秦下杜(今陕西西安南)人,善大篆。初为县狱吏,因罪关云阳狱。十年铁窗,他变小篆为隶书。秦始皇得知,封官御史。其书便于官狱隶人记事,故称隶书,亦称佐书。

(9)简牍、帛书:简牍是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帛书是写在丝织品上的文字。

(10)史游:西汉元帝时人,为黄门令。相传尝以隶书草写而著(急就章),后人因名其体为章草。唐人张怀瓘《断书》云:“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

(11)杜、崔:汉代杜度、崔瑷二人,都是善章草的名家。崔瑷(78—143年),涿郡安平人,字子玉。善章草,师承杜度,并称“崔杜”。

(12)张芝:(?—约192年),字伯英,东汉敦煌酒泉人。他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去章草的点划笔磔,创为今草,故书史上称其为“草圣”。代表作有《冠军帖》。

(13)刘德升:生卒年不详。东汉恒、灵时颖川人,字君嗣。相传行书为其所创。

(14)五体∶即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

(15)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曹魏时期曾官至太傅,后人称“钟太师”。他善各种书体,尤以楷书见长,被后代奉为“楷书之祖”。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16)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居会稽山阴,东晋大书法家、历官秘书郎、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娴熟各书体,尤以行、草最为出众,以《兰亭序》最为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相传唐太宗死后曾以其真迹殉葬。现存的《兰亭序》均为摹本。草书以《十七帖》最为驰名。小楷有《乐毅论》、《黄庭经》等。后人尊他为“书圣”。

(17)献之:指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字管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历官建武将军、吴兴太守、中书令等。书法与父齐名,乃与父并称“二王”。书迹以《洛神赋》、《中秋帖》、《东山帖》、《鸭头丸帖》著名。

(18)南朝:为宋、齐、梁、陈,国都在金陵(今南京)。

(19)北朝、魏碑:北朝指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魏碑指北朝碑刻之总称。

(20)智永: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人称“永禅师”。他是王羲之七世孙,隋代著名书法家。手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

(21)欧、虞、褚、薛:即初唐时期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四大书法家。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故又称“欧阳率更”、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他书法主要学习“二王”,又深受虞世南的影响,书风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号称“欧体”。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等,行书有《卜商》、《张翰》、《梦奠》等。书法论著有《三十六法》、《八诀》、《用笔论》等。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虞荔子。越州(今浙江余姚县)人。他小时候从智永学书,妙得其法。其书点画圆润,内涵筋骨,遒美不凡,被后代奉为楷模。作品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昭仁寺碑》、《祝年帖》。著作《书旨述》、《笔髓论》等。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他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二王”,将欧虞书法融为一体,在楷书中参以隶法,方圆兼备,浪势自然,形成圆润瘦劲,温雅大方的风格。书法作品有《雁塔佛教序》、《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倪宽赞》、《临兰亭序》等。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等,被人称“薛少保”,其书学褚遂良,故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说。其字用笔纤瘦,结构疏通的特点。作品有《信行禅师碑》等。

(22)颜、柳:即盛唐时期的颜真卿、柳公权二位著名大书法家。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琅玡临沂(今山东)人,曾作平原太守,并封鲁郡公,人称“颜平原”,又称“颜鲁公”。书法师事褚遂良,张旭而上溯“钟王”。集众家之长,出绳墨之外,颜以篆隶之笔来写真、行、草,创自家风格,形成一种宽宏雄厚的“颜体”。他世传作品很多,如楷书《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勒礼碑》等;行书《祭侄稿》最具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他是继王羲之后又一个杰出的书法家。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辉县)人。唐宪宗元和初年进士,官至大子少师,太子太保致任。他初学“二王”,后溶合诸家笔法之长,自出新意,创瘦硬挺拔风格的“柳体”。书法楷行均好,尤以楷书更为突出,点画瘦劲,方圆并妙,结构严紧,以骨取胜。后人一直把“颜筋柳骨”奉为书法美的典范。他的书碑很多,以《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为著名。

(23)李邕:(678—747年),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曾为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他初学右军书法,既得其妙,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其书结字宽博,字势似欹反正,左低右高,呈侧势之美,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其代表作有《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李秀碑》、《大照禅师碑》等。

(24)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盛唐时期书法家,官至左率府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皆负文名,号称“吴中四杰”。又与李白、贺知章等人有“饮中八仙”之称。他草书取法于张芝、“二王”,而以之寄托情怀,创出放荡不羁的狂草。他性情狂逸旷达,常乘醉号呼狂走,索笔挥洒,书法千变万化,若有神助。时人谓之“张颠”。唐文宗诏以李白诗歌、斐旻舞剑、张旭草书并称“三绝”。墨迹有《草书古诗四帖》。

(25)怀素:(725—785年,也有说737—799年),字藏真,自幼出家为僧,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他学书勤奋,导致秃笔成堆,后人谓之“笔冢”。他从张旭的学生邬彤学习笔法,又与徐洁、颜真卿等大书法家切磋书艺,继承张芝、王献之、张旭奔放宏逸的大草,开创出了自己的风格。他的草书,笔法瘦劲圆转,飞动自然,且法度完备。其代表作有《自叙帖》、《论书帖》、《苦笋贴》、《食鱼帖》、《圣母帖》等。

(26)孙过庭:(646—691年,也作648—703年),名虔礼,字过庭。陈留(今属河南),自署为吴郡,故或作富阳(今浙江富阳)人。唐朝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官至右卫冑参军。他善真、行、草三种书体,以草书成就最高,他的草书笔势坚劲,直逼“二王”。作品有《书谱》。其书法分六部分:溯沅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诚学者、伤知音。

(27)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历任五代时期的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太子少师,人称“杨疯子”。其书法楷行俱佳,个性突出。布局大小参差,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其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北宋书法家多受其影响。

(28)苏、黄、米、蔡:即北宋时期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

苏轼:(1037—1101年),字子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哲宗时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多次遭贬。他多才多艺,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澈并称“三苏”,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居北宋四大家之首,精行、楷书体,尤擅行书。存世墨迹有《黄州寒食帖》、《天际乌云帖》、《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祭黄儿道文》、《洞庭春色赋》等。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宋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北宋书法家。宋英宗洪治三年中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他善行、草,楷书也独成一家。其墨迹有《松风阁诗》、《诸上座帖》、《洛阳雨霁诗》、《黄州寒食诗帖》等。用笔瘦劲,沉着痛快;结体中宫紧缩,四面展开;显得舒展大度,气宇轩昂。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初名黻,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等。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属湖北),长期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市)。曾任校书郎、书画学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其子米友仁,合称“二米”。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法作品有:《苕溪帖》、《蜀素帖》、《虹县帖》、《多景楼诗》、《向太后挽词》等。米字行笔中侧并用,体势倾左,却使感到倾而不倒,反得风流倜傥之妙。《书史》、《海岳名言》、《海岳题跋》为书法理论著作。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游仙(今福建仙游)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曾历任西京留守推官、福州知州、福建路转运使、龙图直学士、开封府知府、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他真、行、草、隶、篆等无所不精。楷书端庄秀丽,气势恢宏;行书潇洒简逸,信守拈来;草书风云变幻,龙飞凤舞。存世作品有:《笔精帖》、《谢赐御书诗贴》、《万安桥记》、《林禽帖》等。

(29)孟頫:即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系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十世孙,元代大书画家。幼年聪敏,读书过目能诵,为文操笔立就。忽必烈建元,搜访遗逸,授兵部郎中,后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篆、隶、真、行、草皆冠绝古今,其成就主要在于行书和楷书,尤其是小楷,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齐名。合称“颜柳欧赵”楷书四大家。赵字用笔精熟、法度严谨、点画遒美、结体妍丽,具有独特风格。

(30)鲜于枢:(1257—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直寄老人,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人,元代书法家。官至太常寺典薄。除书法之外,擅长诗歌,通晓音律。他兼长真、行、草书,以行书为最。书法多用中锋回腕,笔法婉转道劲,气势雄伟迭岩,与赵孟频齐名。好用秃笔,善悬腕作书。书风坚实而又奇态横发,气魄雄浑。存世书迹有:《老子道德经》、《苏轼海棠经》、《襄阳歌》等20余种。

(31)允明、征明、黄其昌:是明朝的三位书法家。

允明:即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相传他五岁时能写径尺大字。其小楷学“钟王”,清劲左秀,自成风格;草书学怀素,黄山谷,灿漫纵逸,气势豪迈。有名作《出师表》、《赤壁赋》、《黄庭经》等。

征明:即文征明(1470—1559年),名璧,字征明,后以字为名,更字为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精工小楷,楷法“钟王”,字体博宽舒展,谨严浑朴。其代表作《离骚》、《赤壁赋》、《滕王阁序》等。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号思白,亦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山东副使、南京礼部尚书。世称“董香光”。他书画兼能,尤善行草书。作品有《行草书卷》、《琵琶行》等。其书法圆劲清秀、结构森严、布白书宕闲逸。

(32)陈道复:(1485—1544年),明朝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书工行草,擅画写意花卉,后人把他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

(33)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长,明朝书画家、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称书法第一,而长于行草,擅水墨画,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

(34)邢侗、万钟、张瑞图:均为明朝书法家。

邢侗:(1551—1612年),字子愿,山东临沂人,善书法兼能画兰竹窠石。

万钟:(米万钟)。他与邢侗、张瑞图与董其昌合称晚明四大家。

(35)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松樵。河南孟津人。南明弘光朝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降清官至礼部尚书。工行草书,多得力颜真卿、米芾二家为多。笔力雄健,长于布白。兼能画山水、兰竹。有《拟山园帖》、集刻其书法。

(36)郑燮、金农,此二人均系清朝著名书法家。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乾隆时进士。曾任山东潍县知县,后辞官去扬州卖书画为生。他精书画,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书法独辟蹊径,糅合篆隶楷行草各体,参杂绘兰画竹之法,体貌奇诡,似斜反正,然又“奇”而不“怪”。其章法别具特色,被人称为“乱石铺街”。所写《家书》、《道情》,自然坦率,为世所称。有《板桥全集》。

金农:(1687—1763年),字寿门、号寒心,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与郑板桥齐名。其书师承古法,融汉隶魏碑之长,突破时流,参以已意,独创纵粗直细,方整斩截的“漆书”。有《冬心先生集》等。

(37)“乾嘉”:即清朝的乾隆、嘉庆两个皇帝。

(38)石如、秉绶:即邓石如、伊秉绶二人。他们是清代的书法家。伊秉绶:(1754—1615年),清书法家,字祖似,号墨卿、默庵。福建宁化人。官至扬州知府。工书,尤擅隶书。劲健沈着,长于布白。正行书取法颜真卿、李东阳。兼能画山水梅竹。著有《留春草堂集》。

(39)赵之谦、康有为,皆为晚清时期的书法家。

赵之谦:(1829—1884年),字益甫,后改字伪叔,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晚清时期杰出的书画家和篆刻家。其书法各体皆擅,尤善用婉转流利的笔致写北魏书。其它书体也多带有北魏的笔势,显得朴实自然,很有个性。有《二金蝶堂印谱》、《补环宇访碑录》等。

康有为:(1858—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康海南,清光绪六年中进士。历任刑部贵州司主事,员外郎,江苏司郎中。他崇尚碑学,其书法以汉魏用笔,行书结构,熔冶诸家,自成一格。他的书论比他的书艺对书坛的影响更大。

(40)傅山、刘墉、张裕钊:皆为清代书法家。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人。书画家、思想家。精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医学。

刘墉:(1720—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山东诸城。著名的帖学大家,被称“浓墨宰相”。

张裕钊:(1823—1894年),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张村人。晚清官员、书法家、散文家。代表作品:张廉卿先生论学手札。

(41)世臣、绍基、翁同和:即包世臣、何绍基、翁同和三人。他们都是清代的书法家。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晚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清代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著名篆刻家。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画家。道光十六年进士。

翁同和:(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另署均斋,瓶笙居士。江苏常熟人,大政治家、大书法家。

  1. 于右任:(1878—1964年),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号骚心。他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书法植基魏碑,参入木简,潇洒脱俗,别具神韵,尤以草书具有创造性。他一生致力于研究草书的标准化,编有《标准草书千字文》。

1

自作诗《中国书法史歌》行书长卷作品(1) 全长67X600CM 共分4幅作品

中国书法源流长,自古以来渐兴旺。真草隶篆行书体,各具特色闪金光。皇帝之吏名仓颉,传说文字由他创。殷商时期『甲骨文,此字出土在安阳。西周『金文』已出现,文字铸在钟鼎上。战国时期『石鼓文』,石刻之祖史流芳。春秋战国字形异,语言彼此不通畅。秦皇兼并『六国后』,统一文字是首桩。当时并存『书八体』,唯独篆隶使用广从此书艺得发展、历代书家名俱扬。秦代著名书法家,李斯程邈二巨将。李将大篆改小篆,程把小篆演隶书。汉时『简牍』和『帛书』,先后出土现世上。墨迹良好能辨认,字体仍存隶书样。上承战国与秦代,风格朴素又端庄。汉初承用秦隶体,随后汉隶渐成长。史游变隶为章草,杜崔章草也精良。东汉张芝擅其美,同时又把今草创。

笔艺超前又绝后,『草圣』之名由他当。书家颍川刘徳升,以造行书铭史上。魏晋时期『五体』备,便于书家擅其长。曹魏锺繇善诸体,由隶入楷他开创。后入奉其楷书祖,同与羲之称『锺王』。晋朝书坛花似锦,光前裕后绘新章。被尊『书圣』王羲之,各种书体均擅长。尤以行草最出众,承前启后功无量。乘兴挥毫《兰亭序》,第一行书天下扬。可惜真迹被殉葬、现存『兰亭』是摹仿。《十七法帖》写得好,草书之中影响广。笔势飘然如浮云,骄若游龙戏海洋。其子献之擅各体,也是行草最精良。笔法婉转且流畅,与父并称为《二王》。晋朝由于禁立碑,作品书在缣纸上。缘由缣纸难保存,笔迹甚少能久藏。只有陆杋《平复帖》,墨宝一件仍存放。南朝书法承『二王』,婉丽清媚多流畅。因袭晋制禁立碑、墨迹也少留世上。

2

自作诗《中国书法史歌》行书长卷作品(2) 全长67X600CM 共分4幅作品

但有宋《爨龙颜碑》,字体雄美存隶样。北朝魏碑极盛行,各样石刻数千种。隶楷错变无不有,笔势雄健气魄壮。意态奇逸神飞动,挺拔险劲有力量。构成书法一宝库,开创书艺新篇章。隋代统一南北后,书法事业得成长。促使笔艺大发展,呈现繁荣新气象。著名书家有智永,他是羲之七世孙。继承祖法精书艺,字体娴美神气壮。手书《真草千字文》,墨迹传世史书扬。唐朝书艺达鼎盛,名家辈岀萃群芳。殴虞禇薛四大家,相互齐名在初唐。欧体偏长骨峻峭,虞字圆润筋骨强。禇书瘦劲参隶法,薜形纤瘦结构当。盛唐期间有颜柳,书法技艺超众芳。柳体瘦硬通神路,颜字宽厚气魄壮。颜筋柳骨人称颂,千载不衰永辉煌。李邕翰墨是名将,行草书体尤擅长。左低右高侧势美,结构宽博很恰当。张旭精草善楷书,尤以狂草世流芳。行笔自如似神助,千变万化更豪放。怀素狂草自然美,好似冮河奔海洋。《自叙法帖》百余行,挥毫而成是绝唱。著名书家孙过庭,真草行体都擅长。尤其小草成就高,笔势可直逼『二王』。自撰书谱最岀众,对于后世影响广。五代时期杨凝式,笔艺别致人称强。布局有序错落好,大小参差也妥当。宋有苏黄与米蔡,四家书体不一样。苏体风雅圆润美,黄字瘦劲气轩昂。

3

自作诗《中国书法史歌》行书长卷作品(3) 全长67X600CM 共分4幅作品

米势倾而不倒向,蔡姿浑厚又端庄。元代笔翰推孟頫,楷行书体皆精良。他与唐朝颜柳欧,合称楷书四名将。著名书家鲜于枢,他同孟頫齐名扬。善用秃笔悬腕写,落笔雄厚气魄壮。明朝书法承前代,帖学大行朿碑刻。衍岀千人一个面,一字万同『台阁体』。力图改革书法家,允明征明董其昌。允明小楷呈古秀,草书烂漫气豪放。征明精草善行书,其它书体也很棒,小楷苍润自成体,行书浑厚气轩昂。著名书家董其昌,他在明代居首榜。六体八法无不精,尤以行草奇而强。字体圆润劲苍秀,天真灿漫结字当。陈道复的行草好,气势浩荡不寻常。长撇大竖结体美,浓纤变化很酣畅。徐渭行草均应手,《青天歌卷》现世上。字迹纵横波浪起,苍劲姿媚很豪放。邢侗万钟张瑞图,笔势娴美字劲苍。他们同与董其昌,合称晚明四大家。明末清初有王铎,号称神笔字轩昂。精心临摹『羲献』体,博彩众家书艺长。草书连绵纵横转,好似江河卷波浪。气势磅礴奇妙美,墨宝声誉贯『东灜』。清初书法沿明习,『馆阁体』式成时尚。郑燮金农二书家,锐意改革变新样。郑体似斜反而正,奇而不怪也适当。金农突破隶书体,独创横粗直细长。迨至『乾嘉』划界限,前后两期不一样。前期帖学来垄断,后期碑学渐兴旺。由于碑版岀土多,自唐上溯及六朝。探岀书法中兴道,篆隶魏碑重放光。这一时期书家多,石如秉绶是主将。邓石如精四书体,尤以篆隶最为强。笔势流畅且雄厚,碑帖并重他开创。伊秉绶的隶书好,笔圆体方气宏壮。

4

自作诗《中国书法史歌》行书长卷作品(4) 全长67X600CM 共分4幅作品

书艺直追秦与汉,带有颜体骨架样。赵之谦和康有为,傅山刘墉张裕钊。世臣绍基翁同和,也在当时有声望。近代书家于右任,魏碑草书均内行。《标准草书千字文》,由他自行来编创。祖国改革与开放,国民经济数倍长。万众一心齐努力,携手奋进奔小康。书法事业得复兴,人才辈出喜气扬。各种流派齐峥嵘,百花齐放飘清香。再现书法放异彩,喜看翰墨谱华章。中华文化五千载,书法遗产瑰宝藏。有名无名书法家,灿若群星数无量。此歌不能一一表,挂一漏万难细详。

话孔子

自创诗《话孔子》

春秋时期孔夫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鲁国在曲阜,祖籍宋国商丘人。经常返乡祭先祖,“文雅台”处寻祖根。列国动乱干戈起,连年战争互相侵黎民颠沛流离苦,饥寒交迫倍艰辛。周游各国讲儒道,忠孝仁义化众民。门下弟子有三千,七十二位是贤人。《论语》一书俱经典,“六艺”学说书中存。著作《春秋》垂青史褒贬善恶辨伪真。至圣先师后世表,历代尊称孔圣人。十年浩劫遭厄运,改革开放正名分。尊孔祭孔成时尚,国学传承又逢春。孔子学院遍海外,风靡世界把孔尊。中华民族五千载,传统文化照古今。

 

E:\上网站文档\李斌\苏轼词《水调歌头》 67X266CM.jpg苏轼词《水调歌头》 67X266CM

苏轼词《水调歌头》 67X266CM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上网站文档\李斌\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133X67CM.jpg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133X67CM

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133X67CM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E:\上网站文档\李斌\李白诗《早发白帝城》 133X67CM.jpg李白诗《早发白帝城》 133X67CM

李白诗《早发白帝城》 133X67CM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享到: 0

文娱社会

财经健康

城市科技